如何建设新时代街道工作?智慧街道来助力
2019-06-25 14:49:10 编辑:bianji1 访问:
2019年2月23日, 北京正式发布《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》, 明确提出街道是代表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,对辖区党的建设、公共服务、城市管理、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行使综合管理职能,对辖区内地区性、社会性、群众性工作负总责。新时代街道应该如何建设,街道管理问题如何解决,“智慧街道”是一个重要切入点。
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走进智慧街道~~
智慧街道的背景:
近年来,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,随着大数据与物联网概念的提出,人民对生活要求的提高,智慧街道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。智慧街道出现是当今社会对街道管理便捷性、系统性的必然要求,它迎合了人民大众对生活质量、交通便捷的迫切需求。
智慧街道的受众群体:
(1)上级机关
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,街道办事机构和街道群众管理难度加大,街道上级机关迫切需要运用智慧街道对下属街道机构、民生状态进行数字化、网格化、科学化统筹管理。
(2)街道机构
街道机构是与群众的直接沟通渠道,与群众关系密切,因而街道办事机构对群众的管控是街道管理的重中之重。以前街道管理主要靠人工监控、调度,其中难免存在服务不及时,甚至疏漏等问题,管理成本极大且效率不高。通过智慧街道建设,由人工管理转为科学管理,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。
(3)党员群众
党员和群众是街道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,党员的党建活动难以进行,党员学习效率低下。群众出行交通困难,人身安全难以保障,随着智慧街道的到来,利用智慧党建的建设、智能出行的辅助和智能监控的管理这些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,出行、学习、管理便捷度明显提高。
政府和大众的痛点如何解决?
(1)北京市《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》明确提出:” 推动基层管理资源和工作力量向网格下沉,建立以街道为主体、以网格为基本单元、以街巷长为统领的基层精细化管理体系。” 通过智慧街道建设的网格化平台,全面整合街道内实有人口、实有建筑、实有房屋等,对群众进行有效的户籍管理,并带有社情民意功能,及时处理群众事件。
(2)配置GIS地图,方便民众出行。通过GIS地图,针对目的地为群众规划方便快捷的交通线路,还可以可以实时显示公交车运行状况,比如还差几分钟进站、距离车站还有多远等。可标记停车位置,在庞大的停车场中,轻松找到爱车。还具有一键叫车、周边商户信息等诸多配套功能。
(3)通过智慧设施建立智慧街道。如:智慧书报亭,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书报亭也融入了更多新的功能。书报亭配置高清户外显示屏,并配上wifi服务、移动充电电源、医药箱、雨伞等多种便民用品。应用智能路灯杆,路灯不仅具有节能照明功能,还包括免费无线上网、电动车充电、配有呼救按钮,可一键报警。
(4)运用智能监控,实时保证民众安全。对人脸、车辆等关键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抓拍,有效解决漏抓误报问题。为后端分析服务器提供更清晰、更高质量的图片,更出色的成像效果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,前端摄像机中内嵌深度学习算法,具有结构化信息提取、小型人脸库比对、人体属性分析、人员流量统计、道路实况检测、车辆特征识别、全景监控等多种功能,将前端设备的智能化应用发挥到极致。
“智慧街道”其实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共服务,实现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物与物的互联的重要形式。街道一旦有事,电脑就会立即反映出来,这样使街道办离居民更近,服务更及时。“智慧街道”既是街道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,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。